山区风电场道路设计要结合地形地质条件,满足风电场建设运输需求,符合各项政策要求,不能突破用地面积,还要控制投资。因此需要认真研究比选方案,技术含量较高。为此,我们请教了多名设计专家,结合规范要求,总结了山地风电场道路设计要点。具体如下:
1.地形测量要准确。路线初步确定后,应按照1:500或1:1000大比例尺测量地形,尽量做到地形测量准确。如采用无人机测量地形,应进行人工现场复核。
2.主要设计人员应赴现场进行踏勘,充分了解现场情况,合理确定道路设计方案。
3.主干道车道宽度不应低于4.5m,路基宽度不应低于5.5m。支线道路车道宽度不应低于4m,路基宽度不应低于4.5m。应在视线较好、道路平顺路段设置会车点,会车点间距不宜大于500m。
4.道路平面线型应连续、均衡,与地形相适应。道路转弯半径不应小于25m。转弯段外车道应设置不大于4%的超高,转弯段内侧应进行加宽。
5.道路中间应设置路拱便于排水。路拱横坡不宜小于2%,不宜大于4%。
6.主干道最大上坡坡度不宜大于15%,下坡坡度不宜大于12%。支线道路最大上坡坡度不宜大于18%,下坡坡度不宜大于15%。坡度无法满足时可采取浇筑混凝土路面、采取车辆牵引等措施满足大件运输需要。
7.同一路段急转弯不应与大坡度组合叠加。路面转弯半径小且转弯超过90°时,纵向坡度不应大于8%。
8.边坡开挖、填筑均应分级,每级不超过10m,上下边坡之间应设置马道,马道宽度不少于1m。
9.岩石挖方边坡坡比不应超过1:0.3,土方开挖边坡坡比不应超过1:1。石方回填路基边坡坡比不应超过1:1.3。土方回填路基边坡坡比不应超过1:1.5。
10.应根据当地要求及项目技术经济条件确定路面型式。
11.应因地制宜,采取合理措施对边坡进行支护。上边坡宜采取护脚墙、网格梁等支护措施。下边坡宜根据情况采取浆砌石重力挡墙、路肩墙、干砌石、铅丝笼等方式支护。
12.挖方边坡开口线2m处应设置截水天沟,并将汇水引至附近冲沟。挖方路段在路线的两侧,填方路段在道路内侧应设置排水沟,排水沟底部纵坡与道路一致,且不小于0.3%。排水沟、截水沟底部宽度、高度均不小于0.4m。排水沟、截水沟长度超过100m时,应设置落水井、过路涵管,或路面横向截水沟、边坡急流槽,将汇水引至附近冲沟。边坡排水沟、急流槽不应设置在填方路段。
13.道路设计、排水设施设计应考虑集电线路电缆、通信光纤的布置。
14.宜选用当地树种、草种对边坡、路肩进行绿化。应合理选择渣场位置,渣场容量应满足施工弃渣需要。
15.交叉路口、视距较短、急转弯、陡坡、高路堤、地形险峻等部位应设立警示标志、凸镜等安全设施。路侧有悬崖、深谷、水域、铁塔时应设置护栏、防撞墩等设施。